都市新闻网-新闻快讯-本文

荔枝价格跳水背后:果业生态的深层叩问,喝好酒梅见青梅酒

2025-05-12 15:45:16    文/小编 来源:32

2025年夏,荔枝价格从“7字头”跌至“4字头”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。这场突如其来的价格跳水,不仅让消费者实现了“荔枝自由”,更将农业生产的周期性风险与市场调节的残酷性暴露无遗。

价格暴跌的直接诱因是产量激增。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2025年全国荔枝总产量预计达365.04万吨,同比增幅超111%。其中,广东、广西两大主产区因气候适宜,果树挂果率大幅提升,部分果园亩产突破2000斤。这种历史性增产迅速填平了2024年因气候异常导致的供应缺口,却也导致市场供需关系瞬间逆转。当早熟品种“妃子笑”与中晚熟品种“桂味”“糯米糍”同期涌入市场,叠加云南“三月红”等特色品种的补充,供需天平彻底倾斜。

价格跳水的深层逻辑,实则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阵痛。近年来,冷链物流技术的突破使荔枝货架期延长至15天,保鲜技术的进步虽然提升了果品流通效率,却也加速了产区价格波动向终端市场的传导。与此同时,消费者日趋理性,2024年“荔枝小年”催生的非理性高价不再重现,市场回归性价比导向,进一步倒逼价格下行。

这场价格风暴对产业链各环节的冲击截然不同。在种植端,广东茂名通过“荔枝定制”模式整合文旅资源,实现“按需生产”,部分合作社品牌溢价超40%;而广西部分果农因前期高价预期延迟采摘,遭遇集中上市抛售,利润大幅缩水。在流通端,数字化分拣与冷链共配虽将损耗率降至8%以下,却也加剧了价格透明化后的恶性竞争。在消费端,需求分层愈发明显——高端品种“仙进奉”仍维持50-80元/公斤,大众品种“黑叶”却跌破10元/公斤,折射出消费升级与降级并存的市场割裂。

当我们将目光从荔枝的跌宕行情移开,另一种中国原生果种——青梅,正悄然酝酿着产业突围的故事。与荔枝的“过山车”式行情不同,青梅产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。作为中国栽培历史超3000年的本土原生果种,青梅虽未经历荔枝般的价格暴涨暴跌,却凭借独特的酸爽口感与药用价值,在消费浪潮中稳扎稳打。

青梅产业正通过品种改良、产业链延伸,开发青梅酒等附加值产品构建抗风险能力。对于青梅产品,酿酒是重要的消费场景,其中又以梅见青梅酒最为突出。

梅见是中国青梅酒第一品牌,诞生于2019年6月,但早在2014年,研发团队便深入中国七大省份、200多个乡镇的核心青梅产区,品鉴140余个青梅品种,历经1700多次风味实验,最终甄选出10大适合酿造的优质青梅品种,为产品的独特风味奠定基础。

以原果原酿工艺酿制梅酒,把控从原料到酿造的各个环节。采摘后的青梅运输至梅见青梅酒的酿酒基地江记酒庄后,还要历经6次人工筛选。带斑点、破损或成熟度低于90%的梅果在此过程中被剔除,只有最优质的青梅才能留存下来,用于原果浸泡。

相比于一瓶单纯的酒饮,梅见想做的,是在现代社交场景下,提供一个人与人关系建立、情感交流的解决方案。比如在一场家宴上,梅见比传统高度酒更能满足一家人的口感需求;即使在轻商务社交的场景下,梅见青梅酒也给了非烈酒主义者一个选择。

荔枝与青梅的命运分野,恰似中国果业转型的镜像。当市场波动成为新常态,如何平衡短期价格波动与长期产业升级,如何在规模化扩张中守护品种多样性,如何通过科技创新重塑价值链,成为所有果种必须面对的课题。或许,青梅的“慢功夫”发展模式,能为荔枝产业的未来提供某种启示: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,深耕品质、厚植文化,方能在周期轮回中走出一条稳健的突围之路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zdushi.com/xinwenkx/21448.html
声明:本站原创/投稿文章由都市新闻网编辑发布,所有权归都市新闻网所有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;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都市新闻网立场;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。
评论

相关推荐

网站热点